7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有关情况,财政部综合司、预算司、经济建设司有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财政部已研究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能力。
记者注意到,今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就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全面部署。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此外,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还回答了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财税体制改革、下半年财政政策如何发力和地方财政运行情况等有关问题。
【收支】
上半年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介绍,1-6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6.6万亿元,同比增长0.9%。土地出让收入上半年实现1.53万亿元。总体看,1-6月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呈逐月回升态势。
同时,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2万亿元,截至6月底已下达8.99万亿元,下达比例88.1%。
支出方面,1-6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万亿元。从监测情况看,基层“三保”支出是有保障的,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农林水等重点支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
王建凡表示,综合以上数据,上半年中央下达转移支付8.99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万亿元,从财力端和支出端来看,财力是能覆盖支出的。总的来看,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重点】
下半年在4方面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介绍,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将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四个重点。
首先是将根据需要和项目准备情况,及时发行并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积极支持“两重”实施。同时,指导地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快增发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使用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其次,加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推动“两新”工作。
与此同时,落实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的财税政策,加强基本民生财政资金保障。
此外,将严格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不收“过头税费”。严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各级政府责任,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据林泽昌介绍,上半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万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8.9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8.1%。
去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已全部下达地方,基本都已落实到项目上;截至7月26日,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已发行1.9万亿元,并将更多新基建、新产业(300832)等领域纳入专项债投向范围,专项债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使用效益好的地区倾斜。今年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7月24日已发行4180亿元。
关注1
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怎么“花”?
针对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部已研究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能力。
3000亿元国债资金将怎么“花”?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介绍了三个方面。
首先,聚焦更大力度提振投资消费信心。具体而言,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换新的支持力度。
比如,汽车报废更新方面,对报废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并购买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将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辆1万元和7000元,分别提高至每辆2万元和1.5万元,增加了一倍。
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方面,对报废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并更新购置了同种类机具,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按不超过50%提高报废补贴标准。
贷款贴息方面,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比例从每年中央财政补1个百分点,提高到每年补1.5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同时,更大范围满足投资消费需求,扩大支持范围。
设备更新方面,将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纳入设备更新支持范围。
以旧换新方面,将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旧房装修、厨卫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物品材料购置等,纳入到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范围。
此外,更好支持增强地方促消费能力,包括减轻地方支出压力、赋予地方在确定政策支持范围方面的自主权等。
具体而言,对汽车报废更新、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领域补贴资金,按照总体9:1的比例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担,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大幅减轻地方支出压力。
同时,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除中央已明确标准的支持品类外,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其他品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具体支持品种和标准,由地方自主确定,更好释放消费潜力。
关注2
财税制度下一步有哪些改革安排?
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详解三个要点。
首先是拓展地方税源。王东伟介绍,在现行规模较大的几个税种中,消费税全部归属中央,主要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征收。下一步,考虑将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
对于具体实施安排,王东伟表示,将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骤稳妥实施,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
同时,为拓展地方税源,还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此外,改革环境保护税,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
第二点是适当扩大地方税权。王东伟表示,近年来,在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地方税立法中,已赋予省级地方确定具体适用税率、税收减免等管理权限。今后,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在地方税税制要素确定以及具体实施上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
此外,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主要归属地方,是地方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东伟表示,下一步考虑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此外,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对于收费公路问题,将按照“受益者付费”原则,推动优化相关政策。
王东伟表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税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现行地方税体系,在保障地方政府财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行地方税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结构不尽合理、税权配置不够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任务,深化论证具体改革方案,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关注3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将如何调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权等改革方向。这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有何改变?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在收入划分方面,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
在转移支付方面,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王建凡表示,这里的“清理规范”重点聚焦在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这与改革目标中提到的要“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是相对应的。
此外,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面,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
王建凡表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政府间权责划分的基本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基本完成了主要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时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逐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的调整,对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数说
●1-6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6.6万亿元,同比增长0.9%。
●土地出让收入上半年实现1.53万亿元。
●上半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万亿元;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2万亿元,截至6月底已下达8.99万亿元,下达比例88.1%。
●1-6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万亿元。
●去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已全部下达地方,基本都已落实到项目上。
●截至7月26日,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已发行1.9万亿元,并将更多新基建、新产业等领域纳入专项债投向范围,专项债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使用效益好的地区倾斜。
●今年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7月24日也已发行4180亿元。
●明确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能力。
记者姜慧梓北京股票配资平台